北區社會工作相關系所合作串連20110410會議記錄
壹、 會議日期:2011年04月10日
貳、 會議時間:13:30至17:00
參、 會議地點:台灣大學社會社工系館205、209教室
肆、 會議成員:
一、出席:
余姍瑾(師範大學社工所)、謝佩芳(師範大學社工所)、陳柏蓁(師範大學社工所)、張智清(實踐大學社工系)、廖貽得(台灣大學社工所)、彭正龍(台灣大學社工系)、辛奇樺(台灣大學社工系)、童傳典(台灣大學社工系)、蔡沛均(台灣大學社工系)、施郡珩(台灣大學社工系)、廖景賢(台灣大學社工系)、陳昺泰(台灣大學社工系)、林戴安(台灣大學社工系)、李盈儒(台灣大學社工系、台大社工小組)、耿瑋鍾(東吳大學社工系)、高郁淳(台北大學社工系)、張乃文(台北大學社工系)、黃炤愷(台北大學社工系)、徐嘉鴻(台北大學社工系)、潘承揚(政治大學社工所)、洪若耘(政治大學社工所)、蘇玲巧(政治大學社工所)
二、請假:
彭毓(輔仁大學社工系)、陳依汝(文化大學社福系)、高嘉鞠(台灣大學社工所)
三、會議記錄:
童傳典、施郡珩
伍、 實習議題交流記錄(記錄:童傳典)
第一部分以團體形式,分別由無實習經驗及有實習經驗者發表意見進行交流。
一、 無實習經驗、各校實習相關課程
嘉鴻(北大):大一有一門實席機構參訪的課程,學生分兩梯到不同的機構參訪,每次參訪約1-2小時,由該機構社工接待並介紹社工在該機構的職務與角色,參訪後會有交流討論時間分享參觀機構的所見所聞。
盈儒(台大):大三上有一門課:「實習指引」,是屬於較技術性的課程(教導如何準備自傳履歷以及面試注意事項),另外學生要自己分組找三個實習機構參訪。
智清(實踐):參與此論壇想知道的是實習生在機構中的角色以及跟隨的學習對象。實踐社工系在大二下有一門實習機構參訪的課程,但機構所提供關於社工以及實習生角色與職務的資訊非常模糊貧乏。
瑋鍾(東吳):系上老師非常強調「做中學」,比較少機構參訪。系上開的課程包括實習一、個案工作、社區工作……,都有實地操作的部份(學生會被訓練得很會打工作週誌),對實習機構的想像則是「不知道實習機構長什麼樣子,但因為是課程要求所以一定得去!」。
二、 有實習經驗同學的分享
柏蓁(師大):「做中學」成立的關鍵在於督導的角色以及能力,而不同督導的風格是很多樣的,例如有些督導完全注重實務而排拒理論,同學就會產生所學與所做有斷裂的感受。
玲巧(政大):跟大學部不同的是,在研究所中的實習經驗比較能感受到自己是工作者、在機構中可以「幫忙」(例如做個案、會談等)、能真正做到社工中跟人建立關係的部分、並能跟機構中的社工討論。
(師大研學會副會長):大學時的暑期實習在醫療機構,主要都是跟著督導做個案、會談等,期中實習則是方案實習。
承揚(政大):論壇中可以加入各校不同實習制度的討論,另外應該依據不同領域機構的性質來討論實習生在該領域機構的定位以及實習、督導制度。在主題(實習生在機構的角色定位)下可以再分一些次主題(依據不同領域的實習機構)。
盈儒(台大):也要考慮到實習生面臨的大環境,例如不同學校歷經不同教育方式的實習生與機構的供需情況。
昺泰(台大):想了解如何解決對實習督導的期待以及督導實際指導方式的落差?
(例如學生本身想嘗試結合實務與理論,但督導十分排拒理論)
盈儒(台大):以本校社工系本學期一門課為例(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藉由有實證資料支持的實務處遇研究(自己做的研究)來和督導做有憑據的討論。
若耘(師大):督導有一個功能是「轉譯」,即為同學結合課本上所學的理論和實務經驗,而這也是同學對督導的其中一種期待。
正龍(台大):昺泰想問的應該是如何改變這種局面(理論與實務的斷裂),回到之前討論的提議,嘉鞠提出若論壇過程中同學對某些議題凝聚的共識夠清楚,可以以新聞稿的方式公開同學提出的改變需求。
智清(實踐):不要讓教授或實務工作者影響同學的想法太多,重要的是同學想從論壇所學以及學生間的共識凝聚。
陸、 會議決議
團體形式的交流分享結束後,討論分為論壇組與社工週組,分別在205及209教室進行。
一、 社工論壇(記錄:童傳典)
1. 論壇主題組成員:
潘承揚(政治大學社工所)、洪若耘(政治大學社工所)、蘇玲巧(政治大學社工所)、余姍瑾(師範大學社工所)、謝佩芳(師範大學社工所)、陳柏蓁(師範大學社工所)、高嘉鞠(台灣大學社工所)、廖貽得(台灣大學社工所)、徐嘉鴻(台北大學社工系)
2. 以領域別劃分團體活動
「實習生的角色」是個過於龐大的主題。經討論決議以社工專業領域進行細分:
(1) 老人
(2) 婦女
(3) 身障
(4) 精神醫療
(5) 兒少/學校
(6) 公部門遊民:
(7) 其他(倡議、社區、原住民)
3. 論壇時間/地點:交由總召組於協作平台上決議/台大社會社工系館
4. 論壇形式:由主持人、與談人依據六個領域帶六個團體
時間 |
論壇內容 |
9:00-11:30 |
(未定) |
11:30-11:45 |
中場休息 |
11:45-12:40 |
(未定) |
5. 工作時程(詳見http://tinyurl.com/northsw2011)
4/10(日)預算表完成
4/13(三)確認論壇時間
4/15(五)確認&寄發與談人邀請信(車馬費)
4/18(一)報名開始
4/22(五)與談人確認
6. 工作分工
預算表→ 正龍
邀請函內容草擬→ 貽得
寄邀請信→ 珊嫤
二、 聯合社工週(記錄:施郡珩)
1. 各校社工週之構想與進度
(1) 實踐大學:預定進行時間為5/30(一)~6/3(五)
總共會有四個攤位,其中一個是系學會攤位,將會放置螢幕以播放社工相關的影片、招生影片、自己拍攝的短片等等,同時會有關於社工系所與工作專業內容的介紹。另外三個攤位為機構攤位,將會邀請機構前來進行機構的服務項目介紹,服務方案募款,以及志工招募。目前希望連結多元的領域與單位,試著邀請10~20個機構,使每天三個攤位的機構都不一樣。社工週期間會設置集點卡的活動,如果參與機構攤位的活動可以得到一個章,搜集三個章後可向系學會領取小獎品。
(2) 東吳大學:預定進行時間為5/2(一)~5/6(五)
擺攤進行機構物品的義賣活動,目前預估會採行寄賣的方式。過去曾經和肯納、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等合作,因為人力有限,所以藉此方式不會造成太大的成員負擔。往年曾經賣過餅乾、香皂、T-shirt等等,反映與回饋良好。
(3) 台北大學:預定進行時間為5/9(一)~5/13(五)
擺攤進行機構物品的販售。是要採用寄賣的方式或者由工作團隊向機構訂購商品後自行宣傳銷售,還在討論中尚未決定。同時社工週的時候會向校內的師生們募集二手物品,在開始擺攤前會先整理完畢再進行義賣。希望能有飢餓12的校內體驗活動。
(4) 台灣大學:預定進行時間為5/16(一)~5/20(五)
社工週預計會擴大成為社工月來進行,擺放攤位已經確定,但是形式尚在討論。目前的社工週可能會和機構結合進行商品的販售,如果在人力狀況允許下也許會自己設計販賣的商品 (fortune cookie)。希望有回饋的機制,將社會工作的價值透過輕鬆的體驗傳遞出去,例如「萬能公司」,或者調整後的人際互助傳情活動。除了攤位的擺設外預計籌畫影展,選擇有趣的電影吸引觀眾,再由邀請的講師把社工觀點與主題帶入作較深刻的討論(家屬則是經驗分享)。
2. 合作串連的具體架構
(1) 因為考量會對社工週串連活動抱有興趣與動機的潛在人口群特性、各團隊可以投入的人力程度、系所類型同質性高,還有物理環境的空間距離等等,要將各個週次的活動內容統整起來,包裝,並且展現出社工相關科系串連的特色有一定的困難。經歷不同工作團隊的分享與討論後,最終由影展的構思發想,擴大到展現各系所的特色的活動,可以提供各機構表演與發聲的場合,同時配合不同學校社工週的交錯進行,將其以「活動月」的概念來合作與設計。有兩個方案曾提出並進行討論:
A. 每個學校在社工週該週內進行不同主題的討論、藝文、體驗活動,考量到人力配置也許辦在晚上比較能吸引其他人前來。透過宣傳活動與媒介告知同學有不同的活動在北區各校社工相關系所舉辦。
B. 保留座談、藝文、體驗活動等形式,但整個活動月都圍繞在一個大主題下去進行。各校在該系的社工週時呈現一個相關的活動,例如電影欣賞、音樂表演、畫展等等,並聯繫可協助之機構資源。前一星期的社工週可以「預告」下一個活動將在何時何地舉行。
3. 討論共識
(1) 會議當天出席之成員均同意以B方式進行合作,即整個串連團隊選定一個主題後,再由各校去聯繫資源並在該校的社工週內呈現。會有一個統整的宣傳方式,例如活動月網宣、海報、傳單,其他的推廣與介紹則分別在各自的社工週攤位上進行。會議當日即在Facebook上成立了「2011北區社工系聯合活動月」社團(http://tinyurl.com/northsw-week-2011),之後將會以此為溝通平台。
(2) 出席之成員因考慮時間性的壓力,將社工月主題決議在「身心障礙」與「性少數」二者擇一。
(3) 4/13 (三) 時確定活動週的主題,之後儘快進行美宣的製作。
柒、 下次會議時間、地點
一、時間:5/15(日)18:00-20:30
二、地點:師大校本部綜合大樓918教室